剑指4000点,A股“新坐标”
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 ,权威,专业,及时 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  来源:北京商报

  最高触及3999.07点,上证综指10月27日距离4000点仅一步之遥 。

  10月27日 ,A股交投氛围持续火爆 ,成交额再破2万亿元,上证综指当日盘中直逼4000点整数关口。从整体趋势看,本轮A股行情仍以“科技牛”为特征 ,在这一市场主线之下,科技类企业在二级市场迎来一波普涨行情,在一级市场的IPO审核亦显著提速。伴随资本市场“长钱长投 ”政策体系陆续完善 ,不少券商研报指出,A股“慢牛长牛”或将得以持续 。

  最高指数3999.07点

  交易行情显示,10月27日 ,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,开盘后上证综指全天保持震荡走高态势,盘中触及3999.07点的高点 ,直逼4000点整数关口,再度刷新逾十年来新高;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全天保持震荡态势。截至当日收盘,上证综指 、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分别收涨1.18%、1.51% 、1.98% ,分别报3996.94点、13489.4点、3234.45点。

  盘面上 ,高带宽内存板块领涨,存储芯片板块涨幅居前,板块内江波龙涨超19% ,大为股份 、兆易创新等多股涨停 。

  指数大涨之下,A股投资者交易氛围火爆,成交金额再破2万亿元 。截至收盘 ,沪市成交金额10434.04亿元,深市成交金额12967.27亿元,北交所成交金额166.67亿元 ,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金额约2.36万亿元,较上一交易日出现明显放量。

  从个股表现来看,A股涨多跌少 ,截至收盘共3361股飘红,其中63股涨停;1862股飘绿,其中15股跌停。

  拉长时间来看 ,从去年“924”行情至今 ,A股市场整体震荡上行,10月份市场震荡加快 。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,近期A股再次上涨 ,主要受到多重因素支撑:一方面,“十五五 ”规划推出,并提出大力发展新型生产力 ,科技股再次引领两市,带来较强的赚钱效应;另一方面,美联储有望降息 ,降息预期提振了资本市场表现;同时,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,为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。

  展望后市 ,中信证券研报显示,随着四中全会顺利闭幕,“十五五”规划思路已经明牌 ,以及中美高层重新开始经贸磋商 ,内外两大关键事件博弈基本结束。活跃趋势性资金的减仓已基本完成,红利的负超额已经修复大半,市场的成交和换手也已经回到理性水平 。市场大概率重新回到业绩驱动的结构市特征。

  “科技牛”成色越来越足

  “科技牛 ”带动之下 ,A股科技股于年内迎来一波普涨行情,“科技牛 ”成色越来越足。

  从科创50指数表现来看,交易行情显示 ,科创50指数于1月2日—10月27日这196个交易日内区间累计涨幅达50.08% 。截至10月27日收盘,科创50指数收涨1.5%,报1484.21点。

  个股方面看 ,多家龙头科技企业年内股价一路飙升,其中包括年内股价超越贵州茅台 、一度斩获A股新“股王”的寒武纪。交易行情显示,1月2日—10月27日 ,寒武纪股价大涨132.63%,截至10月27日收盘,寒武纪股价收涨0.37% ,报1530.68元/股 ,总市值6455亿元 。

  与此同时,新易盛、中际旭创等多家A股千亿市值科技巨头亦于年内股价大涨。就前述两家公司而言,新易盛年内股价累计涨幅249.5%;中际旭创累计涨幅312.06%。值得一提的是 ,10月27日盘中,新易盛、中际旭创两股股价均创下历史新高,截至收盘 ,两公司股价分别报403.95元/股 、508.94元/股,总市值分别约为4015亿元、5655亿元 。 

  “这轮科技股行情有望贯穿整个牛市,并非短期行情 。”杨德龙表示 ,当前传统行业经营出现一定困难,部分产业产能过剩;而科技创新行业欣欣向荣,吸引大量资本流入。资本市场能够反映经济变化 ,因此未来科技股行情仍有望延续。

  科技股普涨之外,存量科技企业的IPO进程亦出现明显提速 。

  今年6月18日,科创板“1+6 ”政策措施出炉 ,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 ,并围绕增强优质科技型企业制度包容性、适应性,在科创板推出6项政策举措。伴随监管层利好信号持续释放,以摩尔线程 、沐曦股份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企业快速启动IPO程序。而从IPO审核进程来看 ,亦出现明显提速,IPO获受理至今均不足4个月,上述两家公司均已顺利过会 ,并进入提交注册阶段 。

  “长钱长投”生态渐成

  伴随中长期资金“压舱石”和“稳定器 ”作用日益显现,“长钱长投”已成为资本市场一大热词。从纲领性政策文件的落地,到更多政策工具的诞生 ,我国资本市场“长钱长投”政策体系陆续完善,一二级市场长期资金投资矩阵逐渐完善。

  10月27日,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 ,证监会主席吴清再度提及,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“压舱石 ”和“稳定器”作用,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,推动企业年金、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 ,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,努力完善“长钱长投”市场生态 。

 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告诉北京商报记者,中长期资金入市改变了A股市场以往暴涨暴跌的格局 ,这也是推动本轮上证指数向上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  华西证券研报也指出,资本市场“稳市机制 ”建设和投资者回报制度完善是本轮行情区别于以往的最大特征,也是A股“慢牛长牛”得以持续的制度基石。

  在A股整体向上的背景下 ,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,管理规模也在年内迎来大涨 。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末 ,公募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6.25万亿元,环比增长3.36%,再创新高。其中 ,股票型基金规模环比增长最为明显,最新规模为5.55万亿元,环比增长12.76% ,混合型基金最新规模为4.16万亿元 ,环比增长8.69%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在吸引大量资金“长钱长投”背后,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得到持续提升 。

  从发行端看 ,2024年,证监会发布实施修订后的《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》,强化“申报即担责 ” ,规定在检查过程中对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“一查到底 ”,以震慑试图带病闯关、卡位申报的企业 。从今年年内抽查的16家IPO企业来看,尚无撤单企业 ,“一查就撤”情况得到根本改善,上市公司的质量从源头上提高。

  与此同时 ,证监会于年内严肃查处*ST元成(维权) 、*ST东通(维权)等公司财务造假案件 ,大幅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、震慑力,聚焦财务造假等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违法违规问题,既“追首恶” ,又“惩帮凶 ” ,系统构建全方位、立体式的综合惩防体系。

 

海量资讯 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